不管什么时期的移民,都要经历一些抉择,被迫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
今日,CBCNews分享了一篇移民文章,讲述了一位华裔母亲在27年前,因家庭因素而放弃梦寐以求的女王大学offer。令人动容的是,17岁的女儿如今帮她圆了梦。
以下是故事原文,这位母亲以第一人称叙述:
我拿到了梦想中的学校和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这封漂亮的信,已经在我的桌子上放了好几个星期。这是一个如此触手可及的梦想:在未来四年,成为女王大学工程专业的学生。
但是,我手里拿着的笔,却悬停在了“我拒绝”的方框上。
没有比这个更好的offer,也没有比这个更大的梦想。然而,我必须拒绝这个offer,并说服自己这是一条注定的道路。
我当时被一个现实所束缚:我的母亲刚刚决定离开加拿大,回到亚洲与我的父亲团聚。因此,我面临着要失去非常重要的家庭基地(homebase)。
我考虑学生贷款和其他实用的选择,但在这种转变中的孤独感是难以忍受的。我问自己:在大学生放学离开校园后的很长时间里,我该去哪里?是的,我可以去找工作或者旅行,但我焦虑的头脑,想不到这些。我为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而苦恼,我就是找不到。
我的朋友问:“为什么你的父母不帮助你。”我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我只能靠自己。
家庭基地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当我还小的时候,我一直被到处寄放,和大家庭成员一起生活。但在作为长期房客住了多年之后,我发誓要避免成为大家口中的“麻烦”。在某个地方糊弄一个周末是可以接受的,但不是四年。
我18岁的身体能清楚地感受到这种束缚,这是一个没有赢面的局面。是去实现梦想,还是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18岁该选择什么样的基本需求?没有办法。我知道我可以简单的让offer过期,不给学校任何回应,但是,我必须要为自己纪念这一刻——亲手拒绝梦寐以求的大学offer。
我深吸一口气,手里拿着笔,小心地勾选了“我拒绝”旁边的方框。我害怕将来的自己会后悔。但我还是低下头,最后攻读了一个对我来说不自然的学位——多伦多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bachelorofarts)。
一晃27年过去了。我和我17岁的女儿在女王大学参观校园。她同样被这个校园的个性和魅力所吸引。我发现自己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过去的画面,想知道当年可能会发生什么。
在我们开车回家的路上,我和女儿分享了我曾经渴望去女王大学的事情。谨防我的过去给她的未来带来负担,我免除了她可能为了我儿本能地承担的任何责任。虽然女王大学引发了许多痛苦的回忆,但我不希望她为我背负着什么。我们一致认为,她通往女王大学的道路,并不是让我重温失去的东西。
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我克制自己不要纠结女儿的任何消息。一个接一个的学校给了她offer,除了女王大学。
等待的过程是煎熬的。当年我选择的道路,最终让我遇到了我现在22年的生活伴侣。我们过着美好的生活,我们的3个孩子是我们的快乐。然而,我看到那个年轻的我,就站在女儿的身旁。我知道,她正处于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
当女儿终于收到女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她选了“接受”,没有一丝犹豫。当我目睹女王的选择时,我如释重负。
现在,当女儿踏上她渴望的学校的旅程时,我也看到了那个在27年前上大学的女孩。“她”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又小心翼翼。
“她”必须照顾好自己,因为没有人会照顾好“她”。“她”只能在这份清醒的感性中,向阳而生。
我看到“她”的疲惫、倦怠和愤怒。我告诉“她”,“她”可以有远大的梦想。
我想象自己给了“她”一个拥抱。
我任由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温柔地擦去“她”的泪水。
每一位移民,都有自己最独特的故事。最后,要为这位母亲感到开心,在女儿的帮助下,她终于与27年前的自己和解了。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