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注意!加拿大开始下狠手“赶人”了!
上周,加拿大移民部长马克·米勒(Marc Miller)同时宣布3大项移民改革,强势收紧PR政策,常用移民、签证捷径也纷纷被斩断......相关阅读:史无前例! 加拿大要为特朗普修改移民法! 3大改革收紧PR! 斩断捷径!
其中,也包括华人熟悉的“边境换签”——俗称“绕旗杆(Flagpoling)”,指临时居民离开加拿大并通过边境口岸重新入境以更快获得签证延期的做法。米勒表示,这种行为浪费了的边境资源,影响执法活动并扰乱跨境交通。
这一新规尚未全面实施,就已经有人因此而“摊上事!”
近日,加拿大一位中国留学生爆料说,签证获批后去边境换大签(学习许可,Study Permit)竟然被要求限期离境!
这名网友写道:“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情况,学签申请了3次好不容易过了。拿到小签后第一时间去边境换大签(Study Permit),不给换就算了,居然要求限期离境,就给了十天时间。”
她崩溃表示:“天塌了!怎么办呀?”
她还说,边境官员拒绝发放学习许可的原因是——之前曾因涉及“大龄倒读”和移民倾向有过被移民局(IRCC)拒签的记录。
然而,针对这些怀疑,她已经在后续的学签申请中做过解释,也已经说服了移民局,最终成功获得了签证。然而,CBSA边境官却仅凭拒签记录拒绝了她的申请。
“这对我是不公平的,”她说道。
与此同时,边境官员还要求她签了“自愿离境”的字,即便学签和旅游签都在有效期内,但还是凭借移民倾向要求离境。
更糟心的是,眼看1月份就要开学了,如今却要被强制离境,一切计划全部被打乱了!
“因为签了自愿离境的字,应该是不太可能在境内等待了,”她打算先找律师问问,看看能不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否则就只能按CBSA的要求离境了......
这件事情也引发了华人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
不少人表示,虽然边境换签证曾经是正常操作,但如今加拿大正在收紧政策,千万不要跑去边境“冒险”!
一名网友说:“现在边境收紧,很多配偶换工签、旅游签转工签都出现了扣押护照让人限期离境,这也给大家提了个醒,不要去边境换大签,老老实实线上提交等结果!”
还有人说:“去边境换就是有这种风险,强调了好久不到万不得已不去边境,只能找律师问问了,不行先离境再来。”
作者担心:“离境再来的话,看到这个记录应该会卡吧,担心机场遣返。”
另一个人表示:“好多人不知道,CBSA权利大过IRCC, 边境官有权取消你的visa(签证),permit(许可),拒绝你入境,限期离境…… 还有就是去边境换,其实是有风险的,之前去的人极少,他们乐于顺手帮个忙。现在这招被玩坏了,CBSA好一点的就是不给换,遇到差的就数落你几句,极品就是不但换不了还得限期离境,收回IRCC批准的permit。赶紧找持牌顾问,移民律师帮忙解释,看看能不能收回CBSA的决定。”
其他人也表示赞同:“确实,CBSA的权利大于IRCC,官方有统计的2024年就有接近6000多人,入境时候直接被拒绝入境的。边境换签还是有很多人去碰运气的,亚洲面孔居多。”
还有人说:“这种情况很多啊,边境换签有些直接让去美国,有的护照被扣押,当场买机票,然后在机场拿护照回国。”
还有人说,去边境换签证会被盘问,去过一次就不敢再去了:“我去年第一次境内申请旅转学被拒,然后申请境外学签一次过,到边境换大签也是问了10分钟,当时也是吓得要死,边境有点吓人,不敢再去了。”
不过,关于边境换签是否能成功也是众说纷纭,能否批准要看边境官的心情:
有人说:“我旅游签入境一个月,昨天去边境flagpole(绕旗杆),换到了三年工签。现在边境这条路还是通畅的。”
另一个人说:“我朋友的老公前段时间也是你这种情况去边境学签换大签成功了,我前天也去了这个边境换配偶工签也成功啦。”
不过,其他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我家人也遇到这种,现在就是无差别赶人,各种奇葩理由拒。“
加拿大出狠招驱逐非法滞留移民!
如今,加拿大政府为了驱赶“签证到期”的临时居民,可谓是下了狠手!
据英文媒体Toronto Star报道,加拿大政府推出了一款名为ReportIn的移动应用程序,用于追踪永久居民、外国公民,以及难民申请人,这些人要么被驱逐出境,要么在等待移民身份的最终决定。
这款应用程序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和定位功能,来确认移民的身份及其所在地,使需接受移民执法的人员无需亲自到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报到。
该应用程序的推出正值联邦政府放缓人口增长之际,计划到2025年减少126万名临时居民;同时还为了应对特朗普关于美加边境安全的施压。
看来加拿大真的铁了心要“赶人”了,华人和留学生们务必谨慎,千万别撞在枪口上!
来源链接:
https://www.thestar.com/news/canada/canada-border-agency-has-launched-facial-recognition-app-to-track-migrants/article_4ddd57ec-bbde-11ef-9f0d-ab0b80692041.html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