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而养娃更贵。据统计局的数据,每个小孩平均花费40w。孩子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危及了父母的财务安全,这种危机已经蔓延到了年轻一代。
《环球邮报》的文章中,一名妈妈细算了一笔账,比较了在加拿大新的托二补贴后,到底是全职在家带娃还是把孩子送入托儿所,自己回去上班划算。
Danielle Kubes表示,她其实很喜欢全职带娃,尤其是那些细碎却温暖的时刻。
比如帮孩子烤松饼、听到孩子终于学会把“L”读正确、看他们自豪地扮家家给妈妈“煮”假咖啡。
但如今孩子已经两岁、三岁,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需要更多来自外界的刺激和成长环境。所以,她决定把孩子送去托儿所,同时自己也逐步恢复自由撰稿人的工作。
而她的这个决定,离不开加拿大政府在 2022 年推出的 全国托儿补贴计划(CWELCC)。该计划的目标是把托儿费用降到每天 10 加元。虽然离目标还有差距,但费用已经实实在在地降下来了。
比如在Kubes居住的安省旺市(Vaughan),补贴前一个幼儿的托儿费用大约是 每月 1,285 加元;补贴后降到 480 加元左右,月省 62%,一年能省下 9,600 多加元。
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上托儿所,每年光是费用就能省下超过 2 万加元。这还不算联邦的托儿税收抵免和“牛奶金”(Canada Child Benefit)等其他福利。
算笔账:上班还是在家带娃?
假设一个家庭有两个学龄前孩子。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2023 年有幼儿的已婚女性年收入中位数大约是 54,910 加元。以安省为例,扣税后到手大概 41,500 加元/年,也就是 每月 3,458 加元。
在补贴前,两个孩子的托儿费大约每月要 2,570 加元,妈妈上班后只剩下 888 加元,勉强还不够一家四口的伙食。
在补贴后,托儿费每月降到 960 加元,妈妈能留出近 2,500 加元,完全够承担家庭开支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即便收入不到 5.5 万加元,只要能拿到补贴名额,上班比在家带娃更“划算”。
不只是钱的问题,很多”隐形成本“
当然,是否全职带娃不仅仅是算账。
带娃本身辛苦,但能陪伴孩子的成长瞬间,这份幸福无可替代。很多父母选择在家,也有生活质量和家庭价值观的考量。
但从财务角度看,全职退出职场代价极高:
失去养老金积累(CPP、公司退休金);
失去医保、福利和工资增长机会;
连带影响未来享受的托儿税收抵免。
这也是政府推行补贴的初衷——鼓励妈妈们留在职场。数据显示,2023 年有幼儿的妈妈就业率已经达到 79.6%,创历史新高。
未来的不确定性
不过,这项计划并不便宜。光联邦政府五年就要投入 300 亿加元,省级还要追加数百亿。2026 年以后能否继续获得财政支持,目前还未确定。
同时,托儿工作者工资过低、人员紧缺的问题,也让扩张面临挑战。
但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补贴让更多家庭算出来的结果是:不必为了账本被迫在家,全职妈妈有了新的选择。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