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三(10月1日)推出全新“K签证”,允许外国理工科(STEM)年轻毕业生无需工作聘书即可申请居留,意图吸纳高技术人才,与美国近期收紧H-1B签证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惟政策一出,国内年轻毕业生强烈反弹,忧虑就业竞争更趋激烈,网上更出现排外声音。
美国总统特朗普9月19日宣布,企业若聘请H-1B外籍专才,需支付每年10万美元费用,令外国技术工人寻求美国以外选项。分析认为,北京此时推出“K签证”时机巧妙,展示“美国设限、中国开门”的鲜明对照。
不过,中国经济疲弱,就业市场低迷。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达1,222万人,创历史新高;青年失业率去年曾飙至21.3%,即使官方暂停公布后再恢复统计,仍维持在16.9%,学者估计实际接近20%。不少毕业生只能挤爆公务员考试,争夺“铁饭碗”。国企中核集团4月招聘预计聘用8,000人,却收到近120万份申请,明显竞争激烈。
在此背景下,“K签证”引发网民担忧,认为外国专才将抢占有限职位。内地社交平台上,不少留言直斥“外国人别来”,更有仇外言论将外籍劳工与治安恶化挂钩。成都一名33岁科技从业员表示,现时职场已经“卷到不行”(挨到尽),若外国人更易获政府支持,对本地人极不公平:“中国并不缺人才,但缺机会和资源。”
深圳27岁的投资顾问 Jakky Yang 则批评此举“多余”,认为现行外国人工作签证已有高门槛,新增“K签证”只会忽视国内青年就业困境。
虽然中国现时外国人口仅约100万,不足总人口1%,但随人口老化、出生率下滑,官方势必寻求更多外来劳动力填补空缺。不过,今次反弹反映:若未能兼顾国内民生,官方推动引进外才,恐动摇最重要的政治稳定。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