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殇日,适逢二战80周年,许多感人的故事再度被记忆…
老兵逐渐凋零 光荣永不遗忘
每逢国殇日,史塔福德(Ed Stafford)醒来时都会想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
这名104岁的退伍老兵在多伦多接受CBC访问时说:“我认识他们中的很多人。”
史塔福德头戴贝雷帽,戴着勋章,膝上盖著毯子,戴着手套御寒。他说,过去 5 年他每年都会来参加纪念仪式,缅怀那些在战争中再也没能回家的战友。“至少每年一次,向他们致敬,这是很好的事情”。
斯塔福德曾是总督骑兵卫队的一员,二战期间曾在意大利参战。他记忆犹新的是一场爆炸,那场爆炸夺去了16位战友的生命。

他回忆称:“事后我带神父去了那里,见到了我所有的战友,看到他们全都躺在地上,被缝在毯子里——这真是令人心碎。”
103岁的弗里森(Elmer Friesen, 上图)则第一次参加在渥太华举行的国殇日纪念仪式。他获总理和国防参谋长接见祝福,他们感谢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弗里森非常激动激动,他说:“我坐在这里,想着自己能活到现在是多么幸运。”
他想起了“我为之而来的人”——他的兄弟和 3 位在部队服役的挚友。“我坐在这里,仿佛看到了他们。”
弗里森的服役经历与其他二战老兵略有不同:他担任娱乐人员,负责鼓舞加拿大东部地区部队和民众的士气,并协助销售战争债券以支持战争。“以这种方式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
弗里森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继续生活在和平之中。“战争是你绝对不想卷入的事情。”
无名烈士墓深藏许多悲哀
每年举行国家纪念仪式的地方位于渥太华无名烈士墓(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众人敬献罂粟花。今年人潮非常多,成千上万朵罂粟花堆积如山。
墓中安葬著一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身份不明的加拿大士兵。
这名士兵最初被安葬在维米岭附近的卡巴莱鲁日英国公墓。维米岭是加拿大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军事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役是加拿大历史上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也成为了国家认同的象征。
2000年,遗体被运回加拿大,并安葬于此,并成为全国国殇日纪念活动的中心。
无名烈士的概念——这个传统起源于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最初是为了纪念那些遗骸身份不明的阵亡将士,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今,它的意义更加广泛,成为所有阵亡将士的纪念和哀悼之地。
小镇私宅的纪念展览
每年,退伍老兵菲利斯和丹·米勒夫妇(Dan and Phyllis Miller)都会在位于夏洛特敦(Charlottetown)的家中布置一个大型的国殇日展览。
丹说:“这真是一个充满缅怀的展览。它浓缩了军人家庭以及我和妻子都曾经历过的 3 种不同的环境。”
丹曾在陆军、海军和空军服役 30 年。菲利斯曾在军队担任厨师 26 年。
这个真人大小的展览展示了 3 个不同背景的人体模型:第一个背景中,一个身着哥伦布骑士团的礼服;第二个背景中,身着海军、空军和陆军制服的人体模型牵着代表孩子的玩偶;第三个背景中,一个穿着罂粟花连衣裙,这件连衣裙是募捐活动捐赠的。
这对夫妇每年都会尝试为展览增添一些新的元素。“重要的是,我们要让这一切鲜活起来。”丹说。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