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六年,西元1618年,明朝开征辽饷,到万历四十八年止,全国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天启时,并征及榷关、行盐及其他杂项银两。
崇祯四年,西元1631年,又把田课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银六百六十七万余两,除兵荒蠲免,实征银五百二十二万余两,另加 关税、 盐课及杂项,共征银七百四十万余两。
其实这个“辽饷”多么?其实也不多,据后世考证,大概也就相当于一亩地多受了几斤的粮食。但是别看国家就征了几厘,但是各级政府层层加码,到老百姓那里就翻了几倍。借着收辽饷的名义,官员可以狮子大张嘴的随便向老百姓收钱。于是,政府加税时,一亩地只多收0.009两银子;或是多收0.012两银子;到了具体执行时,官员就敢翻十倍、甚至翻百倍的收。很多老百姓卖儿卖女都活不下去,然后就揭竿而起。
而这揭竿而起,又带来了其他两个饷银。 “剿饷”(用于镇压 农民起义)和“练饷”(用于操练地方武装),与之前的辽饷合称三饷。三饷加派的总额超过明朝正赋的一倍以上。
而这三饷再层层加码,最终带来了明朝的灭亡。与其说明亡于清,不如说明亡于“饷”。也难怪后来的“清朝统治者”,看到这番景象,写下了“永不加赋”的要求。(虽然后面也没能做到)
下面我们一起聊聊:
帝国的两难
这几天,美国由硅谷银行引发的“银行连锁挤兑”事件,似乎得到了缓解。不过后续所引发的涟漪,让人更加充满“想象空间”。
3月10日,硅谷银行(SVB)在遭受存款挤兑后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事件。当地时间3月12日,美国监管机构还宣布了纽约Signature银行的类似系统性风险情况,该银行已被纽约州监管机构关闭。
不过这次美国监管机构的表态很有意思。
监管机构表示:
所有储户将得到全额补偿,纳税人不会承担任何损失。
之后拜登也站出来说:
纳税人不会承担任何损失,资金将来自银行支付给存款保险基金的费用。
钱不会从天而降,如果大家都没有损失,那么一定有什么地方“不知不觉”的受到了损失。
不过,就在美联储、美国财政部、拜登,违背市场规则,对美国金融行业开了外挂之后,把这个危机刚按下去,昨晚更大的“黑天鹅”又扑腾过来了。就在昨晚,于1856年成立,总部位于苏黎世,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暴雷。
3月15日周三,先是瑞信的信贷违约掉期(CDS)价格升至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未见的高位,原因在于投资者纷纷担心这家银行存在违约风险。
紧接着,开盘后,瑞信集团股价盘中一度跌超25%,并创下历史新低。1.55瑞士法郎,报收1.7瑞郎, 跌幅达24%,创史上最大跌幅。这反映出市场担忧美国的地区银行危机已经蔓延到了大西洋对岸的欧洲。
很多市场投资者认为,瑞士信贷的问题可能将会酿成下一个“雷曼时刻”,作为全球第八大投资银行瑞士信贷,或者会因为债券市场未来的崩盘将引发一场“完美风暴”。
而从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引发的动荡,传导到欧洲瑞信的这个风波还未停止。在昨晚的美股交易中,1852年成立,总部位旧金山,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第41名,全美排名第三的“富国银行”也传出了危机的信号。
说来也巧,富国银行曾经是巴菲特最爱的股票之一,富国银行曾一度是巴菲特最大的普通股投资股票。即便是2016年富国银行丑闻爆发之后,巴菲特也一直持有其股份。坚持持有了三十年从未动摇,就在去年,巴菲特将持有了30多年的富国银行股票全部清仓。
所以,经济危机这个“雷”,今天的样子,就像全世界的金融机构如同小朋友围成一圈,在那里玩丢手绢,或者“传炸弹”的游戏,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在谁手里,但是马上要爆炸这个事情,似乎已经逐步形成了“市场共识”。
而这,对于今天的美国,或者说对于美“金融帝国”而言,其实是“帝国的两难”。
一方面是,美“金融帝国”一直推动的加息收割全世界的计划。
一方面是,国内的金融机构此起彼伏的“暴雷”和老百姓吃不上饭的压力(通胀)。
其实一直以来,号称天下无敌“美金融帝国”也是有对手的,那就是外面虎视眈眈的全球资本(特别是不受美国控制的某些“资本”)。
如果说美国就像明末看似强大的明朝政府,那么这些“不受控”的资本就像“清兵”,随时准备在旧的“金融秩序”崩塌后,进场“收拾旧山河”。不过很长时间,美实力太强,而其他资本实力太弱,所以美“金融帝国”的统治很稳固。
“美金融帝国”,为了延续其统治,一直有两条路。
一是“增兵”,也就是加息。去希望把全球其他地方的资本“拖垮”,美国加息了,全球其他地区也要跟着加息,就像两军对垒,你派了50万部队,我也派50万部队,就算没有50万,也要有20万跟上。而增兵是有“成本”的,加息也会对于其国内产业资本带来冲击,美国一直以来想着如何把其他地方拖垮,他就可以出去吃肉了。
二是“收买”,也就是忽悠。除了加息收割以外,美国更希望全球的资本能够离开自己的国家,去美国接盘。美国不断PUA世界其他地区,你那边不安全,你那边没希望,你那投资要亏钱,快来我这边。毕竟美国掌握着舆论霸权,收效一直不错。(所以这也是过去这两年,在各个媒体平台到处充斥着“润”这个言论的原因。)
不过,过去这些招数屡试不爽,但是今年的确用起来就有点难了。就像明朝,在前面国运昂扬向上的时候,什么“女真”,什么“努尔哈赤”,只是小问题。但是当自身内部失衡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1月,美国的个人储蓄为5200亿美元,较2020年的4.85万亿美元大幅下降89%。现在的储蓄甚至低于疫情前的水平,而且自10月以来储蓄减少了1000亿美元。美国10月的个人储蓄率为2.3%,已接近2005年7月出现的历史最低点2.1%。近8成美国民众抱怨,高通胀造成的高物价让存钱变得很难。简单说,老百姓没钱了。
不光老百姓没钱了,美国国内此起彼伏的银行暴雷,更加说明,除了极少数的头部大资本,绝大部分美国的企业和银行也都没钱了。而这个时候,美国就如同当年的明末处于两难境地。
想要对抗和收割外面的资本,需要“加息”。但是因为自己内部极大的财富分配不均,一加息,国内先出问题,国内一出问题,就需要花更多的“维稳”的钱,而这又加剧了“财富分配不均”。
就像当年的明朝,朝廷为了剿灭外敌,需要“辽饷”(需要持续加息),而内部出问题,需要镇压用兵需要钱,那就得再加征“剿饷”(解决企业银行破产的费用);但是打来打去,能打仗的兵没了,就得要练新兵,练新兵需要钱,那就在增收“练饷”(进一步的放水救经济)。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匪越剿越多,越打越穷。
今天的美国就处在这样一个“两难”中,是“放也难,收也难”。而就在这个左右为难的节点,全世界都看到,在过去很多年,构成美金融霸权的底座,“石油美元”,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以及“沙特伊朗的世纪和解”,已经摇摇欲坠了……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