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近年来,中国将更多资金用于在多个行业帮助实现自给自足并建立主导地位,此举旨在突破北京所谓的技术“卡脖子”问题。
中国正通过两个计划来实现该目标。其中之一是向进入“小巨人”计划的企业提供支持,这些企业通常是被认为有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型专业化公司。
另一个计划则被称为制造业“单项冠军”,旨在找出并支持那些已经或有望在重要市场成为全球领导者的本土公司。
法国兴业银行认为,这些前程似锦的“小巨人”努力让自己和北京的长期优先事项保持一致。
图片2022年10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观众正拍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战略新兴产业的分布概览图。(李鑫 摄)
报道称,在进入“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名单的企业中,有很多是在外界知名度不高,却在航空航天、可再生能源、电子和半导体等新兴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企业。
近年来,随着美国加大力度压制中国技术进步以及后者寻求在该领域更加自给自足,中国加速推进相关计划。他们从德国学者赫尔曼·西蒙的著作中汲取了灵感,西蒙用“隐形冠军”一词来形容那些被视为国家工业实力基石的中小企业。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刘志彪去年撰文指出,“隐形冠军”决定着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点。
中国在2016年公布了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大约两年后,其开始评选首批“小巨人”企业,此举部分是为了帮助企业克服技术瓶颈,同时也是为了培育未来的单项冠军;据报道,该国已培育约9000家此类企业。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